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枝晶,枝晶断裂不仅会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寿命打折,还可能刺透隔膜使电池短路起火引发安全问题。南开大学梁嘉杰、陈永胜教授课题组与江苏师范大学赖超课题组合作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优化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多级结构的银纳米线—石墨烯三维多孔载体,并负载金属锂作为复合负极材料。这一载体可抑制锂枝晶产生,从而可实现电池超高速充电,有望大幅延长锂电池“寿命”。...
一个国际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纳米机器人,首次实现让机器人绕过眼球表面抵达视网膜且不对组织造成损害,未来有望用于精准给药领域。...
稻田排放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气体正在加剧全球变暖,其影响相当于600家燃煤电厂的长期运作。...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绿色化工研究部副研究员赵君梅团队研发了一种聚阴离子化合物低成本便利的室温可控技术,并首次合成了钠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该材料未经过任何的后处理即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可以说有关氟磷酸钒钠的实验室研究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外媒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委员会(EIA)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上半年,美国总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接近20%,小幅超越了核电。...
生活中电池无处不在,特别是锂电池应用十分广泛,正急速渗透汽车、储能、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领域。因此,各国将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列为研究热点之一。...
超短脉冲紧密聚焦于玻璃的大部分或表面,每平方厘米的功率密度超过数太瓦,引发复杂多样的工艺,如同时多光子吸收、雪崩和碰撞电离,造成对玻璃基质高度局域化的破坏,同时几乎不存在能量沉积(只有几微焦甚至更少)。...
在过去二十年间,锂离子电池(LIBs)在蓄电池市场作为高效电源新选择应运而生。锂离子电池通常被用于储存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及风能),同时也被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源。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一些难题,如高生产成本、电池寿命较短、安全问题及较长充电时间等。其中最主要问题是锂离子电池生产中的电解液浸润问题,目前通过持续抽真空及升温储存方式得到实现。电极不充分浸润将导致产品故障率提升,同时也会减少电池容量及寿命。 3D电极架构的发展成为锂离子电池克服电池性能相关问题(例如功率损耗或高电极电阻)及热降解的新方案。3D电池可以实现大面积能量容量,同时保持高能量密度。通用的方法时,在薄膜电极沉积之前,3D构造电极基底(集电器)。然而不幸的是,该方法尚处于薄膜微电池模拟电极早期阶段。此外,该方法可扩展性差,并不适用于厚膜复合电极或大电极领域。 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我们开发了新一代3D电极构造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该战略符合全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汽车的趋势,受这种趋势影响下的中国和法国目前已经制定了推广电动汽车的目标。...
随着绿色能源概念的普及,风力发电已经被广泛使用,所以,英国居民已经不再使用煤炭等污染能源发电了。...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材料,可望用于制造性能稳定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使智能...
纳米卫星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公司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而随着技术发展速度加快...
科技日报讯 (记者江东洲 刘昊)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近日,世界首条石...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1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与桐荫横滨大...
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
你在各地旅游景点最常见到的垃圾是什么?毫无疑问,是饮料瓶和各种食品的包装袋。食品...